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周测文言文阅读新题型40道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4/14 16:00: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40题,约10370字。

  文言文阅读新题型40道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课、调动等事务。。
  B.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堂。
  C.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
  2.下列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语言现象,指尊长的名字应当“避讳”不能直呼,要用“委婉方式”称呼。
  B.“诸生”是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俗曰秀才),统称诸生。也指在学读书的学生。
  C.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乡试考中的称秀才,第一名称解元。中试之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考中者皆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D.翰林院庶吉士,官名。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从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情况有如今天的见习生或研究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B.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等具体事务。
  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
  D.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老之言指“黄老思想”。“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佛教别称之一。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加、超迁、拔、擢、右迁和拜。
  C.战国时期,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指崤山山以东。后秦人也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在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以东,故有“山东六国”之称。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曾记教“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是指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如今成了平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谓之服阕。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婜,不赴宴,不应考。
  C.九锡,“锡”即“赐”。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些礼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D.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