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ppt(15份打包)
- 资源简介: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15份打包)
NO.1 高考怎么考.ppt
NO.2 诗歌怎么读.ppt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1.ppt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2.ppt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3.ppt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4.ppt
NO.3 备考怎么学 学案5.ppt
NO.3 备考怎么学 总启.ppt
检测(二十) “古代诗歌语言题”专项强化练.doc
检测(二十二)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专项强化练.doc
检测(二十三) -(二十四) “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二).doc
检测(二十一)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专项强化练.doc
检测(十八)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专项强化练.doc
检测(十九) “古代诗歌形象题”专项强化练.doc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阅读.doc
1.(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解析: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
参考答案: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用“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间接地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所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想象之景,是虚写。这可从标题中看出,标题显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第①点给2分;答出第②点给3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
解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
参考答案:①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答出“羁旅思乡之愁”给1分;答出“爱国思想”,给1分;两种感情答全,给3分)
②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答出内容方面的作用,给1分;答出形式方面的作用给1分;两方面答全,给3分)
2.(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
……
检测(十八)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
专项强化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81分)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桂枝香 金陵怀古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 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借古讽今的手法。(2分)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4分,一点2分,得满4分为止。)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鹤
杜 牧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①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注] ①四皓,即“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象征);(2分)以鹤自喻(象征诗人自己), (2分)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送人游岭南
戴叔伦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
……
检测(十九) “古诗歌形象题”专项强化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48分)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一 落 索
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貌而愁苦的思妇形象。(2分)通过与“春山争秀”的眉峰、花“如人瘦”等写出她的容貌之美;(1分)通过蛾眉“长皱”“泪滴花枝”“玉箫闲久”“倚栏”、问“亭前柳”等,表现了她内心的愁怨。(2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河 渎 神
[唐]张 佖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朱帘影斜。 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这首词下阕描写的景物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简要阐述。
答:
参考答案:时间上的变化:前两句描绘了白日的江景,后两句则勾勒了夜幕下的江渚;(2分)基调上的变化:前两句尚有一些热闹,后两句则显得清冷、萧疏。(3分)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 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 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