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ppt174
- 资源简介:
共38张,课件制作图文并茂,紧扣高考,配套教案约15770字。
小蔡教书之归去来兮辞配套教案 安徽宿城一中 蔡翔制作
【课文导入】(2014高考全国大纲卷)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
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分。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意境。先介绍一下概括诗歌意境的方法,我们在思考如何概括意境的特点的时候,可以按以下步骤做:
首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
其次,从品味关键字词入手把每个意象综合起来提炼意境的特点。
第三,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体会诗中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给我们的感受。
第四,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例如幽深僻远、清幽明净 、幽静平和;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冷(凄)清、萧瑟凄凉、凄苦悲凉;恬静优美 、恬淡闲适、瑰丽情新、安谧美好、清新自然、迷离渺远等。
再来看这首诗,“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抓住这些内容就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命脉。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案】 “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
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炼字。炼字题考查方向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特殊词的使用,重点是动词和形容词。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要分三步: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点出该字使用的效果,即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点出表现手法)。此题中,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雨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随”字简洁,随山转折,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
【诗歌赏析】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路寻来。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