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说课稿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4/29 11:40:3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70个字。

  《口技》说课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口技》,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共三课时,前一课时,我们主要预习了课文,学生自己朗读了课文,扫除了字词障碍;通过文下注释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练习了第一个场景描写。第二课时反复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第二和第三个场景的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第三课时是课后整体检测。本节课学习第二课。
  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教学理念五个方面说课。
  说教材
  一、课文内容
  本文内容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接近于白话文容易理解。文章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高超的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学习目标,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字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表时间的词,数词的异用等。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口技艺人高超技艺.
  学习重、难点: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字词。
  学习本文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三、学情分析
  这是七年级下的一篇课文,文章内容接近于白话文容易理解。这一时期,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学文言文的基础,学生一直遵循翻译法则三步骤:1、字字对应;2、适当增删;3、调整语序。来翻译文言文,翻译起来应该不太吃力。另外,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优势条件。
  说教法
  本课拟采用下列教学方法:
  1、朗读法:“书读百篇,其义自现。”这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
  2、发现法:本课难点的突破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3、讨论法:和发现法配合使用,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说学法
  学习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的目标。尽量把时间教给学生,学法上这样安排:
  1、朗读法:朗读领悟。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手笔,主动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说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交待学习要求
  观看一段口技表演视频。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口技”这门艺术。把文言文拉近到学生身边,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出示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积累字词,把握文意,;
  2.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感受口技艺人高超技艺.
  (这样导入,直奔主题。针对农村学生新课标学习理念没转变过来,只知教师讲,学生记的情况,强调学习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二、整体认知,请你发现
  1、检查预习(字音文学常识)
  2、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场口技表演。(听录音)
  出示问题(1)、这一部分的哪些词句你还不太理解或你认为重要的?请做上记号。
  (2)、找出你学习的场景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句子,并想一想:这部分模拟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
  (3)、观众又有哪些反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
  (4)、我们应该怎样去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