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3 《登上地球之巅》
一、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
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三、 教学方法
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二)整体感知
1、个人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四人小组讨论]
(1) 登山队出发
(2) 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 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4) 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者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感人的短信。
(5) 三为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6) 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2、复述课文
(1) 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根据以下内容找)
A、讨论:登上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对生命的极大威胁
克服困难: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2) 请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每一个复述一个登山阶段)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
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5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
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所剩不多了,他们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
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