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我的老师》(魏巍)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我的老师
青田县第二中学 王碧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一中心。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重点字词,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浓浓的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有人说:“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有许多老师教过你们,在每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小学老师蔡芸芝的一篇文章。
二.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三.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本文始终围绕一个字去写,你们能不能把它概括出来。并说
明理由,要以课文为依据。(爱)谁爱谁?趁机概括出七个事例。
四.学生自主探究。
1.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看看哪些细节,那些词来体现这个爱字。
明确:①假装生气。(仅仅、好像、轻轻、笑等)仅仅一词是表示
范围的,说明这是仅有的一次,以前从没有过。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在这一段里,还能找出其它的一些词来说明老师不是真打吗?(落、迎)把这两个动词换成“抽、挡”行吗?(落表示教鞭下来时速度较慢,手里能控制,说明老师不是真打,只是吓唬,抽则表示用劲很大,是真的发怒。“迎”比“挡”更有分寸,更有情趣,说明是知道老师并不是真打,而“挡”是情急中的动作。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两个“笑”字表明十分亲密、融洽的关系。老师发怒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的却是老师爱我们。可见,蔡老师是多么地温柔慈爱。(女同学朗读)
②老师既劝解又安慰我,确实很慈爱,可作者却说“在一个孩子
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可我却只看出慈爱,看不出伟大和公平,你们看出来了吗?
明确:所谓小事,指的是孩子们之间常常有的一些纠纷,在老
师或别的孩子看来不过是小事,可是从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地来看,却是一件不同寻常的遭遇:父亲背井离乡,生死不明,母亲抑郁忧伤,时刻牵挂,哪些不大懂事的同学还常对我对我幸灾乐祸,使我更感到孤独悲伤,辛酸痛苦。在我最无助的时候,蔡老师理解我的心情,援助了我,细致地处理了问题,批评了那些“小反对派”们,他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理应受到批评。“我”是一个受害者,因此老师劝慰我。所以说老师是公平的。在我最无助时,蔡老师排除了我的苦恼,卸掉了我的思想包袱,作为一个小学生来说,怎能不感到多么伟大。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溪流的温柔便是伟大,心灵的伟大不需要英勇壮举,一份宽容和善待,一份同情和劝慰便是伟大。
③模仿写字,一个连字,逼真地写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拜,连她
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其它的就更不用说了。
④梦里寻师。两个“站”,一个“默默”,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
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千言万语。此时无声胜有声,至于梦里寻师更是把爱师之情推向高潮,认人为之心动。正像作者所说:“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1. 至此,一个鲜活的蔡老师的形象肯定出现在同学们面前,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