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设置主问题,引领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温州市实验中学 戈月素
一、教材分析与案例设计的基本思路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散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调描绘了紫藤萝的外形特征,并回忆起十年前的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由此解开了缠绕心头的由于手足情、生死谜带来的忧虑与悲伤。因此,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限制,语文教学过程经常成为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导致学生的思维只能以线性的定向的方式运作,使思维狭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又使课堂变得琐碎冗长。如果本堂课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犹如蜻蜒点水,浮于表面,很难深层次地领悟文章蕴含着的人生哲理。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就采用设计“主问题”的形式,在全文中设置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会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如花的外形之美,由花得到的感悟之深,甚至还可以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及花的象征意义,发出“特别的爱给特别的花”的感慨。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既可以减少无谓、无效、甚至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又可以带动课文的整体阅读,更重要的是由于要解决问题而形成长时间的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多元化地解读文体,并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课堂呈现出答案因多彩而精彩的现象,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琅琅的读书声还给课堂,“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充分明确文章的种种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审美能力。在领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考虑到女诗人是以诗意的笔调来写这篇散文,我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