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八首》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师大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5/8 21:24: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360字。

  《诗词八首》教学设计
  说明:《望天门山》等七首诗词,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新选教材,都是阅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木兰诗》组成第三十课。这八首诗词中,有一首古体诗,是叙事诗;有三首七言绝句、两首五言律诗,两首唐代早期词,都是抒情诗,《杜少府之任蜀州》原已选入初中语文第一册,暑假后升入初二的学生已经学过。此外,初二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过绝句诗,在初一时已接触过五言律诗和《卖炭翁》这样的古体诗,对于词这种诗歌形式也已有初步了解。这份教案就是根据上述情况拟定的。
  教学目的:
  1.与初一学过的《卖炭翁》和本课精读的《木兰诗》相比较,使学生初步分辨叙事诗和抒情诗;通过这七首新选诗词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诗歌中三种最常用的抒情方式——即景抒情、因事述怀和托物言志。
  2.使学生熟读、背诵这七首诗词,受到美的熏陶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并在记忆力、想像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方面得到一些发展。
  3.理解或掌握“碧”、“僵”、“戍”、“阑”等20个左右字词。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是:指导学生按照自学提纲和辅助材料自学这七首诗词,然后在教师示范下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石灰吟》进行半独立的简单评点。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是:由学生在继续自学的基础上填充关于《杜少府之任蜀州》、《春夜喜雨》、《忆江南》和《渔歌子》的练习题中空白,然后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辨别叙事诗与抒情诗以及抒情诗的三种常用抒情方式,并作单项的和综合的练习。
  教学方法:
  自学讲述法、比较分析谈话法和练习法。
  第一课时
  一、检查旧课(《木兰诗》)
  1.答“思考和练习”一;
  2.答“思考和练习”二。
  二、进行新课
  1.组织学生按自学提纲和辅助材料自学这七首诗词:
  (1)提出自学提纲(用小黑板揭示):
  ①借助课本注释和“思考和练习”三、四、五,独立阅读这七首诗词,在朗读和默读中想像它们所描绘的景物,体会它们所抒发的感情。
  ②注意练习读、写、讲以下字词:碧、孤帆、僵卧、尚、戍、夜阑、凿、等闲、浑、阙、辅、津、宦游、海内、知己、天涯、比邻、歧路、沾巾、潜、乃、谙、蓝、鹭、鳜、箬笠、蓑。
  (2)提出辅助材料(印发或口头讲述):
  ①《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山水诗。天门山在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境内,东西相向,横夹长江,对峙如门。西岸的俗称西梁山,东岸的俗称东梁山,总称天门山。长江本向东流,至此折向东北流。诗中“至此回”的“回”字,是“江水回旋着折向东北流去”的意思。
  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和,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家乡闲住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山阴(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68岁,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首诗中可以明显看出这点。
  ③《石灰吟》的作者于谦,是明朝著名爱国将领。明英宗时,蒙古瓦剌部落的统治者先驱兵南侵,在土木堡(今张家口南)俘走英宗,并进逼北京。于谦竭力主张抗战,官拜兵部尚书,亲自率领军民击败侵略者,但英宗回朝后竟杀害了于谦。《石灰吟》是他青年时期写的咏物诗,作者自己正是以清白正直的一生,实践了他在这首诗中所发出的誓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