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们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其可读性极强。读懂了,读透了,读进自己的骨子里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我采用学生“分工负责,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突破,运用"整体感知--局部深入--整体感悟"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式引入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来到你们学校与大家一起学习。刚才我在你们校园里发现,校园里张巾着许多的名人名言,老师从中挑选了一位来到我们的教室,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深入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请同学们翻开书第78页,快速浏览课文。)
一、面式阅读,整体感知
学生浏览时,思考:
★文章在样式上与我们以往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可适当介绍方法)
(学生反馈: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作者采取“小标题”的形式,将课文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这一形式值得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探索。)
二、合作学习,局部深入
1、由于这篇文章是由“板块”拼接而成,有利于我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现在我们将文章的六个板块,分配给六个小组进行学习。每个小组在合作时,要积极配合,患难与共地完成自己小组的“合作探究单”。(见附页1)
问题:在你们所阅读的小节中,用“——”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和一些好的词语。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根据学生反馈,朗读一些重要的句子。
重点让学生朗诵“任人宰割”的句子。(出示地图与图片);“中国人站起来了”的句子;中国发射原子弹(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