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20个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十七课《国宝——大熊猫》
教案设计
作者叶永烈
昝岗二中王哲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2. 学习本文由果到因的说明顺序
3. 形象生动的说明语言
4. 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状态,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语言
2、难点:学习本文由果到因的说明顺序
教学方法
比较、讨论
课型
新知识传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福娃“晶晶”的图片,提问学生:它是根据我国哪种动物为原型设计的?(明确:大熊猫)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深入认识了解大熊猫的兴趣,引入课文学习。
二、预习检测
1、读出下列加点词的准确读音
hān bīn cuǐcàn hàn
憨态濒危璀璨浩瀚
miǎn zhěng yǎn yì
分娩拯救繁衍翌日
2、解释下列词语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1、点评标题、激疑设问:作为一篇说明文,标题中的“大熊猫”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那把大熊猫称为“国宝”说明了大熊猫的什么特点?(明确:珍贵)我国野生动物有很多,为什么只有大熊猫被称为国宝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预习题
⑴文章开头部分哪一自然段概括说明了大熊猫的珍贵?是从哪些方面说明的?
⑵文中有一句话揭示了大熊猫被称为国宝无比珍贵的原因,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⑶本文在介绍大熊猫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⑷除了“珍贵”之外,课文还介绍了大熊猫的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