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课堂从这里起航──《木兰诗》教学案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8/6 21:43: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620字。
  让生命课堂从这里起航──《木兰诗》教学案例
  山东省威海市实验中学孙妮静
  新课改令人耳目一新,促使人们对一直以来所从事的习以为常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对课程、教学、教材等教育的诸多方面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
  新课改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尽情地展现自我,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他们个性翱翔的天空。教师要认可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创造性思维,为教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提供广阔的空间,让语文课堂变成了生命的课堂。
  以《木兰诗》教学为例。
  在教学准备上,我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让学生主动搜寻如“梨园飘香”(京剧《木兰从军》)、“豫风激扬”(豫剧《木兰从军》)、“银海泛波”(动画片《花木兰》)等等有关“木兰”的信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初步接触人物,形成自己对人物的个性化认识。
  新的课程改革中,我认为学习目标的制定给学生参与的权利、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是很好的教学方式之一。这样,学生能明白本节课要学什么、怎样学。我是这样设计提示的:
  因题导课,确立学习目标。
  师:“看看今天的课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学生的自主质疑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对此,可鼓励学生积极发问,不要过分拘束,言之有理即可。
  生:我知道今天要讲花木兰的故事,而且要学习的是一首诗。
  生:这不是诗,这是一首北朝民歌。《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师:预习很认真,真好!
  生:我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花木兰是一个女子,只是为什么她偏要去代父从军呢?
  生:木兰为什么不做官?
  生:木兰从军这么多年被识破身份了吗,为什么?
  生: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
  生:背诵时,课文内容里有没有什么技巧?
  生:这里的“扑朔”、“策勋”都是什么意思?
  ……
  师:谁能把这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小结一下,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方面来整理归纳?
  生:知识目标: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包括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
  能力目标:加强诵读练习,培养文言语感,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
  分析《木兰诗》的课文伊始,教师让学生自主提出对文章、对人物的疑问。当然,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地给予提问的学生鼓励和表扬,因为在这里,学生可以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文章结构、人物分析联系紧密,也共同形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三方面提出问题,教师再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自然在学习过程中心明眼亮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