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80个字。
21 伟大的悲剧
[指引方向]
本文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牵手课堂]
1、 课文重难点点拨
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挪威的阿蒙森的胜利和英国的斯科特的失败,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于是他用了20条北极的膘肥体壮的爱斯基摩狗,胜利完成了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他们靠人拉雪橇前进。这样前进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另外南极寒冷天气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斯科特等人到达南极点,已看见飘扬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里面有一封信留给第二名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但只要斯科特把阿蒙森的痕迹抹去,再做些手脚,那么谁先踏足南极点这个问题就将变成一宗悬案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更何况这是一生的梦想。无论如何我们被那高尚的心灵深深感动了,这就是人性之光。也许斯科特明白,自己所付出的艰辛代价,阿蒙森也同样付出了,那面飘扬的挪威国旗背后,也凝聚了阿蒙森和他的伙伴们数年的心血、一生的梦想,这是他们应得的荣耀,贬低他们,同样也贬低了自己。
斯科特等五人却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作者茨威格并未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那些失败者也是应该有他们的位置的,而茨威格认为斯科特是那样坚强、无畏、慷慨、高贵。
2、茨威格为失败者斯科特作传的理由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3、斯科特等人的优秀品质
①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②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③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④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