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17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特定的媒介语言和表述方式是媒介素养的基础。毛泽东就将“党八股”这类媒介语言视为“妨害革命”和“祸国殃民”的重要问题。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既对网络媒介用语的低俗化、偏激化和片面性担忧,同时也有感于主流媒体和政府官员使用社交媒体的用词用语不能与时俱进,从而影响舆论导向。媒介语言现象从来就是社会现象,如果将我们怎样说话和我们说什么样的话视为素养问题,那么素养养成的背后则是我们能够怎样说话和我们为什么说话,即社会提供的媒介载体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报纸一直是知识和真理的传播媒介。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写道:“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教师为雅典做的事情,现代报刊已为普通人做到了。”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是权威经典和以儒家为代表的人生观、宇宙观的“大传统”与在民间流行,表现为民俗信仰的人生观、宇宙观的“小传统”并存的二元结构。中文书写与口头语言脱钩的特征,使掌握书写技能的“士”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专有名称,这在其他国家是少有的。费孝通认为,既然“士”是指读书人,“大夫”是指有一官半职的人,那么“士大夫”的责任就是要沟通民间基层的思想、愿望和统治阶级维持地位的需要,编制出行为和思想的规范,即形成可以得到历代帝王支持的,用文字表达出成为影响社会的经典,这就是所谓的“大传统”。然而,那些因为与统治需要有出入的风俗民情,则可以在民间用口头语言口口相传,并以生活经验的方式传授予人,这就是所谓的“小传统”。毛泽东对于党八股进行严厉批评时提到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的“学生腔”,要求必须“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就是要求面对群众的媒介语言应当注重大众的“小传统”。
当媒介还居于社会的特殊位置时,专业化的语言范式和表述方式是媒介独特的文体标志,图书馆、学院中传播的媒介与在茶馆和咖啡馆传播的媒介的写作样式是不同的。新媒体时代媒介语言的突破性变化是“即时”,移动媒介工具彻底打破了专业媒介的技术性垄断,理论上使所有人都具有即时接收超时空信息的优势。于是格式化的媒介用语和写作样式因为无法与移动媒介带动的点触式、划动式阅读并即时分享的传播方式相匹配而逐渐缩小其传播范围,周星驰式“无厘头”形象与《大话西游》无可争辩地成为中国网络想象力的源泉以及新媒介语言的传播模式。是新媒介造就了如此众多的“段子手”,新媒介的语言范式一直在反讽社会弊端和尊重社会规则之间寻找某种微妙而又危险的平衡。如果说“五四运动”引发了新的文体革命,那么今天的媒介素养教育必须面对互联网解构了神坛,经典与通俗之间不存在任何界限的现状,大众的自我话语认同与评价体系由于具有普遍性,反而使“专业”的经典处于“小众化”的边缘。是应当像毛泽东反对“党八股”那样注重大众生动活泼的语言与媒介素养的关系,从而发现新媒介语言范式中蕴涵的社会变革意义。
媒介语言是社会沟通的载体,人们通过媒介用最明确、最能够表达自己意愿的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是为了实现民主而有效率的集体协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孙中山先生曾感叹国人“不会开会”,即开会总是陷入无休止的冲突和无结果的争论中。梁启超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广为赞许的则是他所主张并坚持践行的在公共说理或辩论中视对手为与自己一样的自由思想主体,平等而尊重地对待他人,绝不相互丑化、谩骂或恶语相向。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阿伦特所说的“可怕的负面团结”。这是人们被一种盲目的情绪所支配,被那些违背人类基本价值观念和生存原则的力量绑架,从而既是思想被动地,但也是行动自觉地走上集体性自我残杀的道路。马格利特则提出“正派社会”的概念,他认为正派社会的第一原则是不羞辱公民和尊重公民。一个社会对不能羞辱的共识越强,就越是正派的社会。反之,一个社会如果把尊重人的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介用语的负面影响固然堪忧,但主流媒体和政府官员滞后的社交媒体用语对舆论导向的危害更大。
B.中国传统社会中,书面语与口语存在显著差异,使得通晓书面语的“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专有名称,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
C.当媒介处于社会的特殊位置时,在图书馆、学校传播的媒介与咖啡馆、茶馆中传播的媒介,在写作样式上存在区别。
D.“可怕的负面团结”是指人们被盲目情绪和有悖于人类基本价值观念和生存原则的力量裹挟,从而被迫自我残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论述了媒介语言范式从专业化到大众化的变化,提出了从冲突式到协商式转变的期望以及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注意事项。
B.第二段引用帕克的观点,意在证明权威经典和以儒家为代表的人生观、宇宙观通过现代报刊得以延续和普及。
C.作者以开阔的学术视野论述大众语言与媒介素养的关系,既回顾历史传统,也关注当下新媒介语言范式的发展。
D.第四段将国人“不会开会”和梁启超尊重辩论对手进行对比,论证了媒介语言应具备“不羞辱人”和“尊重人”的素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传统”体现系统而权威的官方意识形态,“小传统”可能有未被官方吸纳的风俗民情,二者可同时存在并发挥作用。
B.互联网“段子手”众多,表明大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具有普遍性,这为媒介素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C.新媒体时代媒介语言范式变化,既源于媒介工具的技术革新,亦折射出媒介用语的现实影响力的变迁。
D.作者既承认移动媒介“即时性”的技术优势,又警惕其放大“多数人暴力”的风险,体现出思考的辩证性。
4.下列选项,最符合马格利特“正派社会”概念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虽然承认自己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但仍表达“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的情谊。
B.某知名网络公司副总裁的女儿因不满某网友对张姓明星的评价,通过不当手段获取该网友个人信息,并在网络上恶意传播、侮辱谩骂。
C.中国女排巴黎奥运会失利后,队长袁心玥公开以“金牌不是唯一,努力拼搏的过程本身就是尊严”的价值表达对抗“唯金牌论”的舆论暴力。
D.某媒体在报道某地地方政府春节慰问贫困户时,为保护贫困户隐私,隐去贫困户个人信息,此举得到众多网友点赞。
5.2025年5月,第10届“全国主流报纸发展论坛”将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某报社主编将在论坛上发表题为《增强媒介素养,积极应对媒体“新”变化》的演讲,请结合文章为这位主编列出发言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地下室手记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病了。我知道自己病了,但我不在乎。这病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灵魂深处的某种溃烂。四十年来,我一直住在这个阴暗的地下室里,像一只老鼠,啃食着自己的思想。
今天,我又一次在街上游荡。圣彼得堡的街道上挤满了人,他们衣着光鲜,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