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群文阅读)练习题1
- 资源简介:
约16580字。
liguilin1970文言文阅读(群文阅读)
2024年新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延续了2023年的题型,仍然是文言文群文阅读。文言文群文阅读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选文局限,使得文言选材可以涵盖传记、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等多种文体。
尽管五道文言文考题涉及的考点(断句、词语、文化常识、内容分析理解、翻译)没有变化,但是实行群文阅读命题设计后,考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整合思维、比较思维、批判思维与辩证思维。这集中体现在文意分析题(客观)与简答题(主观)上,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2024年高考文言文(群文阅读)考情分析
卷别 文本选材 文本类型 文本主题 核心内容 考查能力 命题变化
2024新高考Ⅰ卷 文本一:
《资治通鉴•汉纪》
文本二: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群文阅读 李陵投降叛逆之罪 李陵投降匈奴,作为汉军将领,已经丧失了一个汉军将领的节操 文言断句能力、文言词语意义与用法的理解能力、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翻译能力、文本的归纳提炼能力
从诸子经典文言著作中取材,采用了复合文本的形式,文言文断句题由客观选择变为自主断句,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
2024•新课标Ⅱ卷 文本一:
《史记•魏世家》
文本二:
《史记•留侯世家》
文本三:
王充《论衡•非韩》 群文阅读 讨论礼的意义 讨论注重礼的修养德行在治国方面的重要意义 文言断句能力、文言词语意义与用法的理解能力、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翻译能力、文本的归纳提炼能力
从史记和评论性文章中取材,采用了三文本的形式,文言文断句题由客观选择变为自主断句,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
一、核心能力考查方向
1. 跨文本阅读理解能力
快速把握两篇文本的核心观点、情感倾向及行文逻辑
识别文本间的关联性(互补、对立、递进等关系)
注意辅助材料(注释、背景说明)对主文本的补充作用
2. 深度分析综合能力
对比人物形象塑造差异(如史传类双文本)
分析不同论证方法的异同(如议论类双文本)
结合时代背景解读作者意图的差异性
3. 批判性比较思维
评价不同文本对同一事件/观点的呈现方式
辨析价值观、文化观念的传承与变迁
二、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
题型1:基础理解题
考点:实词虚词、断句、文化常识
策略:利用互文见义原则,通过两篇文本交叉验证词义
关注高频文化概念(如孝悌\王道)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变化
题型2:内容对比题
示例:甲、乙两文对忠君的理解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解题步骤:
1. 分别提炼两文核心观点
2. 建立比较维度(概念定义、论证角度、价值取向)
3. 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组织答案
题型3:综合探究题
典型设问:结合乙文观点,评析甲文中人物的行为
应对方法:
构建文本互证思维框架
注意区分作者态度与文本人物态度
引用原文关键句作为论证依据
三、高频考点专项突破
1. 史传类双文本对比
关注人物言行的矛盾点(如《史记》与《资治通鉴》对同一人物的不同记载)
重点训练历史评价类试题(例:分析两文史论观点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