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字。古诗鉴赏题的特点及备考对策
特点一:注重文化传统
高考考查古诗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因此,高考古诗鉴赏题一直比较注重对考生古代文化积淀的考查。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做题。( 2001 年上海春季高考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思路点拨 “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只是一种自然景物,也是一种情感,一种思想的载体,是思乡怀远的传统意象。有这种文化修养的考生可以联想到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联想到月下思乡的情景,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也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答案 作者所写不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艺术手法,真切地反映了诗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备考对策 考生要把握古典诗歌的传统主题,深入领会古诗中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结,了解古代诗歌的常用意象,如象征哀怨、思归的杜鹃,象征思乡、怀亲的大雁,象征离别的杨柳,象征高洁的菊花……
特点二:注重唐宋诗词
唐宋诗词代表了我国古代诗词的最高成就,要考古典诗歌,当然首推唐诗宋词。从 2002 、 2003 年全国及各地高考古诗鉴赏题选材情况来看,这一趋向十分明显。
备考对策 考生应选取一定数量的唐宋诗词名篇认真阅读,拉近与唐宋诗词的距离,逐步走进唐宋诗词,了解其艺术特征和文化传统。考前,要以唐宋诗词为素材,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特点三:注重“以点带面”
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点包括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但高考试题的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近几年的高考古诗鉴赏题都不是对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是注重“以点带面”。这个“点”,往往是“诗眼”或诗中的关键语句,它在诗词中最能开掘主旨,表现力最强,是使诗词全篇生辉、通体发亮的聚集点,自然也就成了高考测试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