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8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7/10 14:14: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7600字。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全书,共有诗词歌赋180余首,属于曹雪芹创作的有140余首(《红楼梦》前80回)。这些诗词决非可有可无,而是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如果从《红楼梦》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作品还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文备众体,引诗词歌赋等各种艺术形式入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上的一大特点。从唐传奇开始,经宋元话本,明清的长篇、短篇小说,最后到晚清的才子佳人小说等等,可以说这种形式一直在沿用。但这种形式与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作品中起多大作用?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唐传奇中的《游仙窟》,人物对话全是诗句,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长恨歌传》把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抄录,又有什么必要呢?至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中的文前诗、文后诗、有诗为证、有诗叹曰之类,很多是可有可无的赘笔。
  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就不同了。他一方面吸收了这些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又对它们进行了改造、丰富和发展,使之能够为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服务,为作者总体的艺术构思服务。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是《红楼梦》中出现诗词最多的一回,这些诗词绝对不是什么“赘赋闲文”。《红楼梦》前五回是整个故事的开端,尤其在前四回中,通过“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将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主人公一前一后送入贾府。伴随着黛玉、宝钗的登场,宝玉、凤姐、贾母等重要人物也一一亮相。那么十二钗中还有其他人物怎么办?是否也需要像钗黛那样逐一介绍呢?如果这样,那才真正成了赘笔闲文,使人读来毫无情趣。所以,当介绍了宝黛钗等人后,作者就在第五回通过宝玉梦境,利用诗词歌赋的形式,对十二钗及其他重要人物进行了一一介绍,而且草蛇灰线、若隐若显,让人产生一种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可见,这些诗词歌赋,不仅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想。
  第二十二回中编了许多灯谜诗。如果把这些诗谜仅仅当作一种猜谜游戏看待,岂不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元春的“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爆竹),黛玉的“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谜底:更香)等,清晰地表明了这些灯谜暗含的丰富寓意,它们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此可见,诗词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抽掉《红楼梦》的诗词,那么作品的艺术价值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包括像林黛玉这样的人物,去掉她的诗词,她给读者的印象也仅仅就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娇小姐而已,这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林黛玉。
  (摘编自刘保忠《论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材料二:
  《红楼梦》中的诗词所表现出的中华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说,它吸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精华;从横向的文学空间维度来说,它借鉴了古典诗词曲赋的表现技巧,具有广博的文化张力。
  汉乐府民歌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强烈艺术效果的产生离不开作品中数量众多的诗词歌赋,它们是整部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
  B. 曹雪芹设计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并通过词曲形式对十二钗等重要人物进行介绍,艺术构思独特。
  C. 诗词对《红楼梦》人物刻画有很大作用,它可以体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
  D. 引“红楼隔雨相望冷”“凄凄惨惨戚戚”等诗词入文,使得《红楼梦》诗词富有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诗词歌赋进入小说的这种创作形式,从唐传奇开始一真在沿用,但都为赘笔。
  B. 把《红楼梦》的灯谜诗当普通谜语看,就发现不了它与情节、人物的密切关系。
  C. 汉乐府民歌以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在《红楼梦》诗词中运用得更加精彩。
  D. 曹雪芹通过写黛玉听唱词后的思量,表达了对《牡丹亭》整部作品的高度肯定。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清代学者王希廉 《红楼梦总评》中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对联扁额、酒令灯谜……无不精善。
  B. 当代学者李劼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文化气脉上直承《山海经》的浑沌苍茫,在章法上具有《易经》的无穷变幻。”
  C. 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D. 当代红学家蔡义江认为,《红楼梦》兼收了“众体”之所长,有拟初唐之格的,有仿中晚唐之体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4. 材料一是如何来阐明诗词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5. 在阅读《红楼梦》时,应如何对待其中的诗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引‘红楼隔雨相望冷’‘凄凄惨惨戚戚’等诗词入文,使得《红楼梦》诗词富有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错误,原文是想表达“在《红楼梦》诗词中都能找到文化的对应点”,并非是直接引诗词入文。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都为赘笔”错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侏儒
  马塞尔•埃梅
  巴纳布恩马戏班里有一个矮子丑角,到他三十五岁这年,居然又开始长起个子来了。
  马戏班到里昂的时候,小矮人照例登台,并没有看出他有丝毫的反常现象。他身着彩服,由一个腰身柔软如蛇的高个子演员搀扶着上场。两个宝贝,一高一矮,观众一见便哄堂大笑。高个子跨一步,小矮人就得连走六七步。来到场子中央站定,高个子瓮声瓮气地说:“我有点乏了。”观众的笑声刚落,小矮人就用细嗓门答道:“好极了,您乏了,我才高兴呢。”这句话又逗大家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