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 资源简介:
约25430字。
文言文阅读
河南省郑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6.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文本二
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迷不得返。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实熟,遂跻险援葛①至其下,各噉②数枚,饥止体充。复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③叶流下,甚鲜新。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④饭。乃相谓曰:“此近人家矣。”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忻然⑤如旧相识,曰:“来何晚也?”因邀还家。南、东二壁各有绛罗帐⑥,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其馔⑦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既还,乡邑⑧零落,已十世矣。
(选自干宝《搜神记》,有删改)
[注]①跻险援葛:登上高险处,攀着葛藤。②噉:吃。③芜菁:植物名,块根可食。④胡麻:芝麻。⑤忻然:高兴的样子。⑥绛罗帐:用红色丝网做的帐子。⑦馔:饭食。⑧乡邑:这里指家乡。
(1)根据语境,下列对文本一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意思相同,“寻向所志”和“寻病终”的“寻”意思不同。
B. 第③段中两个“具”意为“详细”,从中可以看出渔人为桃花源人答疑解惑非常尽心。
C. 从“黄发垂髫”和“怡然自乐”看,这些老人虽白发稀疏、老态龙钟,但神情满足而愉悦。
D. “乃……无论……”既表现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之久,又传达出渔人对这种隔绝状态的惊异。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本一和文本二写的都是虚构的故事,但前者比后者更让人觉得真实,为什么?请从人物、情节等角度中任选一个,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4)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奇遇,而思想境界却高下有别,请简要分析。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