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三课时,约9970字。
宝玉挨打
广东博罗县博罗中学 黄海英
重点:1.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相关文学常识。
2.品味文章情节安排的技巧。
3.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难点:1.探求宝玉挨打中贾政和宝玉父子冲突的深层原因。
2.理解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3.通过《宝玉挨打》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成熟面对
现实的社会、未来的世界,选择、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幻灯1)
在文学史上,《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也是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自18世纪中叶问世以来,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早在清朝嘉庆年间,社会上就流行着“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次国际红学研讨会的召开则向人们昭示,红学已发展为一门颇具影响的世界性学问。
二、了解作者
幻灯2: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单名霑,字梦阮。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清朝建立后,曹家成为管理宫廷杂务的“内务府”成员,身份是包衣人(家奴)。从曹玺(即雪芹曾祖父)开始,曹家三代相继担任江宁(今南京一带)织造(管理丝织业的官)60多年。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住在曹氏任职期间的织造府内。曹玺之妻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曹家与皇帝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因此,曹雪芹是在富贵荣华中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其父)被革职入狱,家产没抄,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远离官场,蔑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
幻灯3:《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三、《红楼梦》介绍
1.内容介绍
(幻灯4):《红楼梦》描写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其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暗示它必然要走向灭亡的命运。
讲述:《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鲁迅曾经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在艺术上一大突出的特点就是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我们来了解几个主要人物。
2.主要人物介绍:
(1)贾宝玉:幻灯5
他是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在他身上着墨最多,寄托也最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贾宝玉性格最突出的闪亮点就是他的叛逆性格,表现在:
①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什么叫经济?见课本P32)
他宁肯去读《西厢记》《牡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②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近和尊重。
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