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复习指导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9 15:31:0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00字。
高考18个文言虚词复习指导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得分率一直很低,从1997~2003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得分率始终在0.51~0.58之间。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
一、吃透一纲一卷,把准考查走势。
自1997年起,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简称“考纲”)开始明文划定“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出高考文言虚词考查的两条基本走势:
1、考纲的范围渐趋收缩。
    从42个到18个,考纲对“常见文言虚词”划定的范围渐趋收缩,可以说在命题的测试标高与高中生对浅易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
2、考卷与考纲渐趋磨合。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7年来共考查了26个次文言虚词,有20个次锁定在当年《考试说明》其范围之内,可以说考卷与考纲基本对位。即使偶有“超纲”,也是因为文言文阅读材料本身缺少切合考查“标高”的虚词,命题者不得已而“觅”之,而绝非其本意。考生应该把《考试说明》划定的常见文言虚词列为复习的重点,做到点上着力,面上兼顾,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二、摆正四个关系,提高复习效能。
1.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同一意义,可有多种不同的表述;而文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具有稳定性。因此,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近五年高考试卷中“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就是最好的例证:
①1999年第12题D项: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②2001年第13题B项:
遣使约降于燕
故内惑于郑袖
③2003年第12题B项:
咸私哂其矫饰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例①加点虚词“且”,在上句中是时间副词,在下句中是层进连词;例②加点虚词“于”,均为介词,但在上句中的作用是在主动句中引进动作涉及的对象,在下句中的作用是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施事者;例③加点虚词“焉”,在上句中是语气助词,在下句中是兼词。由此可见,虽然题干有“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但题眼基本都设在用法的异同上,解题进展到“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