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4500字。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广东博罗县博罗中学 黄海英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
一、导语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的一篇文章《季氏将伐颛臾》,我们来复习有关的一些内容。
幻灯1:先秦散文三阶段 幻灯2: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
幻灯3:孔子 幻灯4:孟子
2.我们在初中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分别成为成语沿用至今。之所以会这样,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
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从中可以再进一步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