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打包16套)
- 资源简介: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含解析)(打包16套)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0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80.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1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79.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2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78.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3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77.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4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76.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5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75.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6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74.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1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81.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73.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3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72.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71.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5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70.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6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69.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7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68.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67.doc
2019年高考语文题型整合练9含解析新人教版20181106166.doc
2019年高考(人教版)语文题型整合练(1)
一、古诗词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刘克庄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 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支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宵行”暗示远行的劳苦。
B.“诗囊”中的诗篇是词人的心血结晶,因而宁舍衣囊不舍诗囊,“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词人的书生本色和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
C.“天寒路滑马蹄僵”,句中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
D.“元是王郎,来送刘郎”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刘克庄自称“刘郎”,也有以唐代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之意。
E.“酒酣耳热说文章”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点明两位词人志同道合,在推杯换盏间还不忘评诗论文。
2.词作下片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BE [B项“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过分拔高。E项“评诗论文”欠妥,“说文章”含蓄地暗示二人评论时事,宣泄内心的忧愤。]
2.(1)刻画了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狂士形象。
(2)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酒酣耳热说文章”“推倒胡床”等神态、动作描写,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旁观拍手笑疏狂”一句通过写旁观者的表现,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②运用夸张、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用“惊倒邻墙”“推倒胡床”等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纵情任性,借旁观者“拍手笑疏狂”来衬托人物的狂放不羁。
二、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壬申,余游北,见良乡题壁诗,风格清美,末署“篁村”二字,心钦迟之,不知何许人,和韵墨其后。忽忽十余稔,两诗俱忘。
丙戌秋,扬州太守劳公来,诵壁间句琅琅然,曰:“宗发宰大兴时,供张良乡,见店家翁方塓馆,篁村原倡与子诗将次就圬。宗发爱之,……”予
……
2019年高考(人教版)语文题型整合练(3)
一、古诗词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董判官
高 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既悲既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与此同时,还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
C.诗人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诗人实写关塞的景物特点。
D.颈联和尾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在一起写,运用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
E.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1.BD [B项“即受重用”夸大或无中生有。D项“对比”错,应为“先抑后扬”。]
2.①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防贡献良策,为祖国立功奋不顾身;②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
二、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先生武,字勤中,自号忘庵。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居平善病,晚岁病屡发,不复多作画。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需。”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耶?”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卒于家,年仅五十有九。(选自
……
2019年高考(人教版)语文题型整合练(16)
一、古诗词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 贻
杜 牧
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 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令人怜惜。
D.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2.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表达的复杂情感。
答:
【参考答案】
1.CD [C项不是“令人怜惜”,而是“自生哀怜”。D项“遗憾”错,应是诗人“不愿”矫饰自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
2.(1)对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懑。首联引用萧次君的典故,表明自己仕途与他一样坎坷,升迁次数少,离职却非常频繁,内心深感不平。
(2)对自己坚守正道,却不被重用,寂寥落寞的悲叹。颔联写自己像古代圣贤一样,坚守自己的人生原则,却无法实现人生价值,内心感到悲伤。
(3)对自己人生志向的坚持与执着。颈联写自己长期四处漂泊为官,到老遭受奔波劳碌之苦,但还是不愿矫饰自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
(4)对自己无法掌控命运的厌烦、痛苦和无奈。尾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布匹一般,任人裁剪,不由自己。“嫌”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厌烦、痛苦和无奈之情。
【作者:杜牧】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