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的“散打”路数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23 6:35: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00字。
散文阅读的“散打”路数 
一、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新特点:散文一枝独秀 
(一) 现代作家作品异军突起
高考自1998年至今,全国卷连续选用散文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2004年全国卷的4份试卷中第二卷全部选取散文作为阅读材料。在新增加的9个单独命题的省市中,有8份试卷选取散文来命题(辽宁卷选取的是外国小说),形成了散文一枝独秀的选材局面。与往年选取中外当代散文不同的是,2004年选材扩大了范围,以当代散文为主,兼及现代散文。如全国卷I茅盾的《大地山河》、全国卷III石评梅的《痛哭和珍》、福建卷朱湘的《书》、湖南卷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等。
(二)鉴赏能力的考查备受青睐
全国各类考卷都加大了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试大纲》中的E级)的鉴赏能力的考查力度。以全国卷II为例,在4道题中,有2.5道题(18、20、21)涉及E级,占了总分为18分中的11分。特别是其中的“表达技巧”题,备受命题人的青睐,共有8套试卷在“表达技巧”题上做文章。其命题题干表述多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好处)等。”这类题目赋分重(4—6分),综合性强。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认为:“这样做,更能体现对文艺作品阅读能力考查的特点。”
(三)开放性试题崭露头角
2004年文学作品阅读的考试,题型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命题人也在求稳求实中求变求新:其一,是上文提及的加大了对E级能力层级的考查力度。其二,是在开放性试题上下功夫。2004年的辽宁卷和福建卷均取消了“五选二”的选择题而改用更具开放性的主观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卷,在借鉴前几年上海卷“开放性试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命了一道“联系实际谈看法”的开放性试题:“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4分)”上海卷自2000年秋季至今,已连续5年在“开放性试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诸多成功的经验。2004年的十五套试卷中,多套试卷的古诗鉴赏题都设置了体现“个性化阅读”的开放性试题。因此,开放性试题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
二、备考新思路
下面笔者就如何备考2005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主要是散文阅读题),特别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提几点复习建议。
了解散文的基本类型,掌握基本技法。散文按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议论随笔等四大类别。各类散文的特点,复习中老师都会讲析,不再赘言。散文的基本技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考向一:散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比喻在近十年的上海卷中几乎每年必考。例如:
(1)1999年全国卷第29题针对文章谈论教育者的创造的提问 “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是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答案:“刀法”比喻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解析:先明确该句子在文段中的位置,再通读上下文,确定 “本体”和“喻体”,最后根据题干要求,整合作答。
(2)2004年全国卷Ⅲ谈论作家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