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语文基础主观试题备考策略
在成都市一诊考试后对语文复习的建议
四川双流中学 陈剑泉
成都市语文一诊考试已落下帷幕,但成都市高三的语文教师却陷入了沉思。2005年全国的十多套语文高考试卷除了课程改革走在前面的省份题型变化较大外,很多省份的语文试题在创新方面的步子迈得并不大,基本上沿用了2004年的全国卷的出题方式:客观选择题占42分,且大阅读有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可是2005年的三套全国卷却把客观选择题降至30分,且取消了大阅读的五选二这一道题,把四大题的翻译、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增至23分,大阅读增至22分。这一变化,让2006届的语文老师有些无所适从,为了不让知识点有遗漏,很多学校仍在选择题方面加大了训练,尽管成都市零诊试卷以全国卷的形式进行命制,还是没有动摇他们对选择题的亲睐。当一诊考试又是以全国卷的面孔出现时,这不得不让高三语文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复习思路。其实,对高考试卷中的客观选择题,语文教育界在不断进行声讨,但高考毕竟涉及面太大,每年的高考试题中的客观选择题只能逐年减少,几年来,全国卷中客观题已由以前的60分降至2005年30分,上海、福建迈的步子更大,客观题已没有什么位置了。成都市语文教育界的专家为了把这个变化趋势告诉给高三的语文教师,所以在零诊和一诊这两次十分重要的考试中语文试卷都是以2005年的全国卷面目出现的。也就说2006年的高考语文卷客观选择题最多30分,想通过选择题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根据以上分析,高三语文教师备考的重点应放在主观试题方面,否则将会吃大亏。笔者连续参加了三次高考语文评卷,根据三年来四川省语文评卷场的试卷分析,谈谈主观性试题(不包括作文)的备考策略。
一、文言翻译的备考策略
2005年的三套全国卷、成都市2006届的零诊和一诊试题的翻译都是两个句子,每个句子各5分,共10分,评卷时每个句子的大意2分,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各1分。因此,要着重训练学生的直译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动笔,千万不要只懂得大概就了事,要训练学生如何判断文言句子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就是对句意有着重大影响的词,如果关键词的意思没弄明白,往往整个句子的大意就会弄左。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常常把语文教材第五册和第六册中的文言文作为例子,来训练学生寻找关键词和翻译的能力,因为第五、六册的文言文几乎涵盖了所有文言知识,又常是考试的重点。
二、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
诗歌鉴赏题在全国卷、成都市零诊卷和一诊卷都是8分,全是主观题。看来2006年的诗歌鉴赏题不会低于8分,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此题的备考。
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对诗歌作出初步鉴赏,即要教给学生一些鉴赏的常识。鉴赏诗歌形象就要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折柳送别、闻雁思归、见流水而思年华易逝、听梧桐而内心顿感悲凉等;2、抓意象的情感内涵,如以冰雪的晶莹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以菊花象征傲霜斗雪、纯净高尚的精神追求,用松树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用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用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用莲来表达爱情,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3、熟悉诗歌固定的景情联系,如以“松山风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事衰微的哀叹、一腔的爱国热情”等等。鉴赏诗歌的语言就要教会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如抓题眼、诗眼,诗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及其活用的词;同时还要注意诗歌的语言风格,如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注意各种修辞技巧,如比喻、比拟、借代、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了解常见的表现技巧,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比兴、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熟悉常见的谋篇布局的技巧,如起承转合、层层深入、前后照应、烘托对比、卒章显志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要教会学生从诗歌的标题、作者的生平、诗歌的序注及诗歌的题材等来获取信息,进行思考,然后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