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06年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中第二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8 10:32:4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6600字。
泉州市2005-2006学年度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跟踪考试
语  文(A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试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卷上(答题卷在9-14页)。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譬如(pì)      颓废(tuí)        上溯(shuò)      编纂(zuǎn)
B.落蕊(lěi)     惩创(chuāng)     桀骜(ào)        砌砖(qì)
C.濒临(bīn)     震颤(chàn)       蹊跷(qiāo)      喋血(dié)
D.俯瞰(kàn)     祈祷(dǎo)        干燥(cào)       酝酿(yū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远千里地从杭州赶上青岛来,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就是想饱尝这故都的秋味。
B.《五人墓碑记》一文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反相成,相得益彰。
C.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D.雨果认为,巴尔扎克不仅才华卓著,而且人格高尚,完全达到了尽善尽美的人生境界。
3.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                   
                       。
A. 白干之与黄酒,馍馍之与稀饭,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B.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大蟹之与鲈鱼,骆驼之与黄犬。
C. 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D.黄酒之与白干,馍馍之与稀饭,大蟹之与鲈鱼,黄犬之与骆驼。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仲        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②天时人事日相催,        至阳生春又来。
③小楼一夜听        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④        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A.春    夏    秋    冬                B. 夏    冬    春    秋
C.秋    夏    春    冬                D. 夏    春    冬    秋
5.下面一副对联所赞颂的人物,与下列诗句的作者一致的一项是
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漫话清高(有删改)
金开诚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清高曾是个褒义词,它指为人清白正直,给人以高风亮节、德高望重的印象,因此清高的人是受人尊重的。而古人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说严格却又没有明确的标准。例如对李白的评价。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不但形象思维功夫好,而且天真罄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本人又很希望得到清高之名。然而他终于未成公认的清高样板。原因可能是他有时用世之心过于急切,又极自负,缺乏恬退风度。有了做官的可能便得意地声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没了官做则又傲然声称“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候七贵共杯酒”,这样就很难和清高挂钩了。
    还有一个实例,那就是孟浩然。他本来是也想做官的,他曾写诗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求援用世之心极为明显。后来做不成官,还不无牢骚,说“不才明主弃”“知音世所稀”之类的话。但孟浩然不仅一生既未做官,而且当采访使韩朝宗约他同赴京师,欲荐于朝廷时,孟浩然却因与故人喝酒喝得高兴,竟至失约,还说:“业已饮,何恤他!”可见他对做官也有不在乎的一面。特别是归隐之后,在寂寞心情中,也多有恬淡之意。这样看来,孟浩然是理应成为一个清高样板的;而且有人也的确这样认为。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可见在李白心目中,孟浩然的清高是极为突出的;然而孟浩然在历史上仍然不是公认的清高样板。
在当代,清高曾经长期受批判,但由于它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念,在人们心中影响很深,因此虽然批了,却仍然没使许多人的观念真正转变;也就是说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未降低。至于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种种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从抽象的道理上说,清高与市场经济几乎是绝不相容的;但实际情况却使人感觉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
6.下列说法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李白因为用世之心过于急切,且缺乏恬退风度因而不被后人认为是清高之人。
B.孟浩然因为诗才极高,而且不屑为官,归隐后有恬淡之心,所以李白很推崇他。
C.李白、孟浩然的境遇表明世人用于界定清高的标准是不确定的,因而是不可信的。
D.李白是伟大的诗人,有他清高的一面,相比之下,作者认为孟浩然的清高更为突出。
7.对“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