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红楼梦》的情节波澜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7/29 7:0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20字。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教学设计
             广大附中  余伟

【教学目标】
1、 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美”
2、 学习如何评述文学作品的“美”(初步学习写作书评)

【教学设想】
1、 合理进行教材整合: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一文安排在第二单元(议论文单元部分),笔者将之安排于授完第三单元的《宝玉挨打》一文后,原因有三:
① 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较严密的文学鉴赏思维,这必须立足于对鉴赏对象有较深了解的基础之上;
② 从学段学习整体设计思考:可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进行,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教授第一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时评;教授第二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短论;教授第三单元时,重点指导写作书评。
③ 结合第三单元的“点击链接”(《采尽百花细酿蜜》《奇文共赏写书评》)共同学习。
2、 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课内学习: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总结文章写作手法
   课外延伸:① 研讨《抄检大观园》,进一步鉴赏《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成就;
        ②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习写作书评的一些方法;
        ③ 引导学生走入《红楼梦》的艺术殿堂。
   课内外结合,体现“阅读探究——评价总结——学习借鉴——反思发展”的学习过程。
3、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学重点】
1、 学习“如何赏析”(结合本文,重点学习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情节设计)
2、 学习“如何写作”(结合本文,重点学习例证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
(注:此时已进行了《宝玉挨打》一文的整体阅读及人物形象分析,转而分析其情节波澜的设计。)(此环节可安排在《宝玉挨打》一课中进行)
1、 思考《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波澜设计:
① 学生简述课文情节,明确“宝玉挨打”的原因及过程
② 学生阅读思考:
A 读完此文,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其情节设计的评述。
B 哪一个情节你最感兴趣?为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思考结果,并作汇总记录。
3、阅读《采尽百花细酿蜜》《奇文共赏写书评》二文,作圈画点评。
              第一课时

一、 由《宝玉挨打》一文的学习导入: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交流组员的思考结果,教师及学生均不急于评述,而是记录各学习小组好的思路,丰富对课文情节特点的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吴功正的《〈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看专家学者是如何评述的。

二、 读懂课文,整体把握:
目的:理清思路,提炼观点
要求:初读课文,划出关键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 本文探讨曹雪芹安排情节波澜的经验,作者认为《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总特点是什么?
2、 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为例,作者重点论述了“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什么特点?具体由哪几方面进行阐述?请简述这几方面的观点。
〖参考理解〗
1、《红楼梦》情节安排的总特点: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
2、“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主要特点:层层铺垫,推举高潮。
  具体由三方面阐述:
①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有社会的必然性;有情节的必然性)
②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情节波澜起伏隐显,脉络分明,渐次而又迭进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