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指津
- 资源简介:
约2810字。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指津
一、 考点透析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一考点要求考生立足自我,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体验文本,独立思考,获得自己的见解并发表看法,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面对这种类型的考题,要凸显个性化体验,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见解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能给读者以启发。
二、 题型特点
纵观历年高考阅读试题,其题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选择性:试题通常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看法,要求考生选择其中的一种作答,并说明理由。答题者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刻的思考,根据文本中的有关信息阐述自己理解的过程,提出有个性的见解,得出独立的判断。
二是开放性:观点大多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思维的空间比较广阔。考生对问题的思考一般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水平高低之分。也就是说,这类题切入点比较多,答案多种多样,见仁见智。能否自圆其说,是判断答案质量的主要标准。
三是联系性: 一个题目有时包括几个有关联的问点,将答题者的思维引向深入。它一般由两个维度构成。或依文本向内发展,看考生是否具备透过文章把握深远主旨的能力;或依考生的阅读视界向外发展,看考生能否用自己的思维观照文本,借文本生发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2012年高考江西卷第18题(选文为雨果•克里兹的《报复》):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又如,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11题(选文为老舍的《马裤先生》):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三、 解题技巧
1. 基本思路
(1)尊重文本,紧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