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第三节:疑问代词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4/13 11:23: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80字。

  第三节 疑问代词
  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孰”“何”“曷”“奚”“胡”“恶(wū)”“安”“焉”“几”“几何”。汉魏时期出现“何物”“何等”,是询问事物的,相当于“什么”。
  “谁”“孰”主要用来询问人。例如:
  (1)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歧予望之。(《诗经•卫风•河广》)——按:歧,通“企”,踮起脚跟。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
  《尚书》里有一“畴”字,也是用来询问人的,相当于“谁”。例如:
  (4)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尚书•尧典》)——按:此例《史记》翻译成“尧曰:‘谁可顺此事?’”
  “谁”在汉魏以后也说成“阿谁”。例如:
  (5)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何”“奚”主要用来询问事物,可以翻译成“什么”。其中“何”偶尔也写作“可”。例如:
  (1)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2)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诗经•小雅•苕之华》)——按:此例意思是,人拿什么吃,拿什么饱?
  (3)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诗经》里“以”有时也是疑问代词,当“何”字解。例如:
  (4)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诗经•召南•采蘩》)
  汉魏时期产生的“何物”“何等”相当于上古的“何”,也是询问事物的,可以翻译成“什么”。例如:
  (5)所谓尸解者,何等也?(《论衡•虚道》)
  (6)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禇因举手答曰:“河南禇季野。”(《世说新语•雅量》)
  (7)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卿何物?”(《世说新语•方正》)
  (8)大鬼过后,捉得一小鬼,问:“此何物?”曰:“杀人以此矛戟……”(《搜神记•夏侯弘》)
  “胡”有人说是“何故”的合音,用来询问原因,可以翻译成“为什么”;但也可以用来询问其它事物,可以翻译成“什么”。例如:
  (1)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按此例询问原因,意思是“为什么”。
  (2)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乎?(《墨子•兼爱下》)——按:此例是询问人,意思是“什么人”。
  (3)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汉书•食货志上》)——按:此例询问事物。意思是“什么”。
  “曷”多见于《诗经》和《公羊传》。在《诗经》里主要用来询问时间,可以翻译成“什么时候”;在《公羊传》中则主要用于询问原因,可以翻译成“为什么”。例如:(1)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按:曷至哉,何时回来呀?
  (2)后子见赵孟,赵孟曰:“吾子其曷归?”对曰:“……将待嗣君。”(《左传•昭公元年》)——按:“吾子其曷归”句杜预注云:“问何时当归。”
  (3)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也有用来询问事物的,可以翻译成“什么”。例如:
  (4)是若不行,则汤、武在上曷益?纣在上曷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