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及古代诗歌阅读概说
- 资源简介:
约6000字。
文言文及古代诗歌阅读概说
文言文阅读概说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考查的基本目的是一般性读懂浅易文言文。浅易文言文大多指纪传体的文字,少数也会带有一定的论说内容。文言文阅读题目是知识积累和推断能力的综合考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借用来说文言文阅读,通过“学”,获取、充实相关文言文的知识积累;经由“思”,获取、提升根据语境推断的能力。
文言文的知识积累有三个要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三个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积累。有喻说,实词好比砖头,虚词好比灰浆,句式好比图纸。有砖头,没有灰浆,可以码起墙来;没有砖头,灰浆就是一滩泥;只有图纸,那就只好纸上谈兵了。实词积累是读懂文言文的前提和基础,虚词是读懂文言文的后果和表现,句式是对文言现象的梳理和解释。
一般性读懂文言文的重点是文言实词积累;而文言实词的积累,又不应在静态中死记硬背,要在阅读文本中,得到充实巩固。备考中要努力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
下面,我们以北京卷和全国“课标”卷为例,说明各考点的要点。我们特别分开说明“备考”的要点和“考试”的要点。这里的“考试”,只指6曰7日的高考;而不包括任何模拟考试,模拟考试都是“备考”行为。“考试”好比用刀,一刀下去,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获得最高的成绩,这是唯一目的;“备考”好比磨刀,是积蓄能量,强化意识,为获取优秀成绩“磨刀”过程。在考试中,面对一道选择题,判断出答案是A选项,那B、C、D三项就不必再看;但是在备考中,四个选项都要看,因为它们都是很好的“磨刀石”。在考试中,面对一道选择题,有两个选项把握不准,那没关系,能把答案抓准就行了;但是在备考中,能够抓准的选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把认识相对模糊的弄明白,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只有语文学科是这样。数学的一道选择题,就是一道题,四个选项中一个正确,其他三个自然错误。语文的一道选择题,四个选项互不相关,是四道小题。考试中,如果按照备考的方式“磨刀”,两个半小时很难答完;备考中,如果按照考试的方式“快刀斩乱麻”,就达不到备考的效果。所以,我们分别列出,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体会,用于实践。
一、文言实词要点:
①重点是古今词义有差异又有关联的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②要将知识积累和语意推断结合,不能单凭知识积累,也不能只靠语意推断;
③备考中,要对选项逐个甄别,目的是巩固相关知识并且强化聚焦判断意识;
④考试中,不必逐一推断,根据题目要求,首先对最有把握的选项快速判断。
[例1•2011年北京卷•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
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
C.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 而求小善 略:简略
[简析]判断解释正确与否的标尺是事理、情理、文理。知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