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九年级散文阅读能力训练点布点研究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5/28 13:48:3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580字。

  人教版七—九年级散文阅读能力训练点布点研究
  重庆市巴川中学    李永红
  册数 课文 散文类型 单元主题 单元能力训练点 教材设计训练点 散文阅读能力训练点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七
  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 叙事散文 体味人生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联系生活体验,想想人生大问题。
  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 1、梳理故事情节,感悟生活哲理。
  2、揣摩体验感悟。 人生哲理散文阅读(一)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
  2、阅读散文的“通用方法”训练:
  写什么:
  在通读课文基础上,梳理故事情节或概述课文内容,理解主要内容,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的勾画和理解,感悟散文表达的生活哲理。
  为什么写:
  揣摩散文的写作意图,
  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怎么写: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等常见散文手法。
  3、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点睛句、写景句、议论抒情句等)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7~9年级)散文阅读总要求: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鉴赏散文作品,具有独立阅读散文的能力。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7~9年级)散文阅读教学目标: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
  2.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
  3.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散文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欣赏散文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散文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散文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文知识储备
  (一)散文定义
  以精粹形式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感悟的文学形式。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语言
  (1)质朴、自然
  (2)生动、形象
  (3)深刻、隽永
  考点及常见题型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内容上,从句子表现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角度分析。
  (六)仿写句子
  (七)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