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19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诗情画意,进行了适当的扩展,还有配套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林妙妙 普宁二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大致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引导赏析
【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引出课题。
二、题解
以亭台楼阁为题材作“记”,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如《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抱负;《放鹤亭记》中隐居之乐的描叙,亭子的命名也往往含有深意,如“超然台”之类。
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记”是一种形成于唐代、始于柳宗元的、用于记游且发表议论的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我们接触了那些带“记”的文章?请以《岳阳楼记》为例来梳理“记”的特点。
明确:《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岳阳楼记》先写阴天和晴天,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景以及览物之情,然后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此文也有这样的特点。
三、 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著有《栾城集》,“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风格鉴定:
1.辙性沉静,资禀敦厚,加以父、兄之熏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
2.苏轼 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四、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