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770字。山东省2009年高考语文研讨会资料。
2009年高考山东卷备考建议
一、09年预测
1.总体稳定,大纲变化不大,格局依旧。
2.作文会沿袭2008年命题特点。
⑴作文命题: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词语命题和句子命题)、话题作文都有可能;⑵注重“虚而灵活,体验领悟”。⑶2008年,出现直接用现实生活热门话题的材料命题(全国一)的情况,值得注意。
3.选做题,文学类散文、小说、戏剧等都应该涉猎;实用类可能更多。
4.探究题,应该广泛研究各类题型,提高适应能力。
二、对教学、复习的建议
1.落实考纲和考试说明。——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山东省和全国各地试题,开阔视野。
2.确立目标意识和自我监控意识。
全卷110分
Ⅰ卷27—30分(小阅读、文言文不丢分)
Ⅱ卷35—40分:四17分,8(翻译)+6(默写)+4(诗歌)。五10分。六12分。
作文45分
3.重视研究方法:各种考查内容的原理、方法。
2009年大纲、山东卷说明解读
共9条修改,主要是选作探究和作文两方面。
7条修改和选做题、探究
一、大纲修改分析
⑴能力要求1条
08年“F 探究: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改为“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解析:1.“某些问题”比“疑难问题”范围更大。2.增加“有所见解”,要求低一些,要求更宽。这样,可以更灵活、充分地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⑵选考内容修改,6条。
1.08年“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改为:“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解析:表述更为严谨合理。范围比“精彩语句”大,可以是语段、文段等等甚至全文。“表达艺术”比“表现力”更全面,可以涉及表现方法和表达效果。表述更严谨。
2.文学类“探究”的⑴⑵两条要求。
08年“(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改为“⑴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解析:
A.把原来的⑴、(2)两项合为一条。更简洁、丰富。
B.增加了对文章“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丰富了考查内容。
主体(作者)、客体(生活)——文本和读者紧密相关,这一设置,将对考生可迁移性知识的运用和语文学科的探究能力的考查有明显的作用。
创作背景:了解创作背景是文学赏析的一般方法,其渊源可上溯到孟子的“知人论世”。
“论世”指把握时代环境、历史条件等。一般情况,这些内容应该反映在文本中(包括注释等)。
“知人”指把握作家的思想、经历、风格特点等。这些内容,在一篇短小的作品中,往往难以清晰展现。知识积累格外重要,尤其是重要作家,课本所学习过的作家、作品。
创作意图:一切写作都有一定的写作动机、意图,这表现在对生活材料的选择、对生活的表现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倾向上。一般情况,写作意图蕴含在文本之中,应该注意通过文本分析理解,把握其意图。作者也可以在文中或其它场合说明了写作意图,要善于积累和运用,如果试题提供了有关信息,应有利用的自觉意识。
扩展阅读,积累知识。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本钱。
考试阅读应该注意什么?研究文本和运用知识!
①选文涉及到课本的作家、作品等等知识的,要调动知识积累。
2004年全国卷《痛哭和珍》,要调动《纪念刘和珍君》的背景知识;2007年宁夏海南题《林冲见差拨》,必须调动关于《水浒》和林冲这一典型形象的相关知识;2008年宁夏海南欧•亨利的《二十年后》,应该调动亨利式的结尾等艺术特点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