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见命题方式及其答题思路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2/19 8:41: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150字。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见命题方式及其答题思路
  (一)就文章开头的写法及作用命题
  答题要点:散文的开头段往往是引子,构思精巧,语言优美,一般属于景物或场面的描写性语段。答写法可从①写作技法(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衬托等)②听觉、视觉、嗅觉,声、形、色、味③修辞手法三方面入手。
  答作用:①突出表现了……渲染了……②开篇扣题③作铺垫,引起下文关于……的议论(抒情,描写)。
  例如08届南京高三上期统考卷第15题:本文开头是怎样描绘春节晚会上杨丽萍双人舞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6分)
  答:(1)①从视觉、听觉(1分)几方面描绘“两棵树”经受洗礼并立同心的爱情故事;(1分)②动静结合(1分),烘托舞台气氛,具体细致地描绘了“两棵树”的形象。(1分)(4分。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2)①通过具体的舞台画面,营造一种凄美的氛围,感染打动读者;②从影视形象到现实生活,构思新颖,吸引读者的注意力;③由舞台上的“两棵树”引出现实中的“两棵树”,为下文描写张赵爱情作了铺垫;④由于舞台形象与真实故事具有相似形,这样“虚”“实”互相映衬,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美感。(2分。一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
  再如07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2分) 
  (二)就词语的含义命题。
  答题要点:结合语段,解析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例如07山东卷第20题: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答:第一个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是指身居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
  (三)就语句的含义命题。
  答题要点:结合上下语段及全文,抓住关键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开掘语句在文中的内涵,并注意句子的哲理性。
  例如07山东卷第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云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
  答: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
  再如08苏锡常镇四市二模第14题:“它们离开了槐树(指叶子)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却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2分);落叶沉入泥土是休养生息,孕育着新的开始。(2分)
  (四)筛选概括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要点:注意理清题眼以下统领的几段文字,概括段意,分类罗列。
  例如南京08二模散文《巴黎圣母院》阅读第13题:作者为什么觉得眼前这一切值得深思?请分条加以概括。(6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