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590字。
《一滴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中学 楼雪景
一、 导入新课与简介作者
1、 关于人性雨果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让人感到了人性的可爱与美丽,那就是“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雨果的作品去认识一位具有广阔胸襟的吉普赛女郎,那就是爱斯梅拉达。
2、 投影介绍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出身贫民,参加过革命军,后在拿破仑军队当过将军。 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14岁开始写诗,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神童”。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
1831年(29岁)写的《巴黎圣母院》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蜚声世界文坛,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其它代表作:《悲惨世界》《笑面人》 《海上劳工》等。
3、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创作缘起
作者在原版序言中这样说:数年前,雨果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有个手刻的字:’AN’AτKH(希腊语”命运”的意思)
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经岁月侵蚀,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头里面。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作者左思右想,这苦难的灵魂是谁,非把这罪恶的烙印,或者说苦难的烙印留在这古老教堂的额头上不可,否则就不肯离开这尘世。
基于这样一种深刻的体验,他开始了创作。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据雨果夫人回忆:他买了一瓶墨水和一身灰色羊毛披肩,将全身从脖子到脚尖统统包住。他把衣服锁在柜子里,免受出门的诱惑,一心钻在小说里,像走进牢房一样……从此之后,他除了吃饭睡觉,不离书桌。唯一的消遣是晚饭后同来访的朋友谈一小时天。有时把白天写的东西读给他们听……文艺创作占据了他的身心。他不感疲乏,也不觉寒冬的来临,12月他却开着窗子工作……终于,他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二、 研读文本
(一)整体感知
1、 课文比较长,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复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不超过150字)
前天晚上伽西莫多由于在义父克洛德的唆使下,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被官兵抓住,在格雷沃广场上受刑。人们都赶往广场看热闹,并不断地取笑辱骂他。当伽西莫多想喝水时,人们非但没给他水喝,反而还要谩骂侮辱他,后来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他喝。
2、概括起来说,有三个事实。(投影)
(1) 伽西莫多受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