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2004年高考预测题设计之二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诗歌鉴赏预测题设计之二[转帖]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练习】
有诗评者把这首诗与李白、王昌龄的七言绝句相提并论。有人认为本诗的主旨在诗的末句“望乡”两字,你同意吗?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本诗的主题是“望乡”。
“回乐峰”、“受降城”这两处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名,突出征战之苦和思乡之切。末句的感染力很强,“一夜” “尽”
从时间、空间上,指出征人无时不在望乡,无人不在望乡。诗以萧瑟荒凉的景色,平添乡愁,再以最后一句“尽望乡”来传递军士征人久居边疆的深深思乡情怀。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唐晋王李恭为润州刺史(州治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时改为芙蓉楼。遗址在今镇江市。辛渐:作者的友人,生平不详。原诗两首,这是第一首。
【练习】
王昌龄被称为唐朝的“七绝圣手”他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含蕴无穷,为世人所推崇。这首诗是送别之作,但写送别之意不在“别”字,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前两句凄风苦雨式的描写,是诗人险恶处境的形象化表现,寒雨孤山是险恶处境的艺术化体现:寒雨即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孤山即自己的势单力薄。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了自己情操志向之高洁,而重不在“别”字上,最后两句深华了主题,诗人的人格带入了至高境界。
八月十二夜诚斋望月
[宋]杨万里
才近中秋月已清,
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
元不粘天独自行。
【练习】
前人评价杨万里的诗,都认为他讲究“活法”,所谓“活法”就是用自己的眼和手,将活泼泼的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捕捉到笔底来加以表现。结合这首诗,谈谈杨万里诗是如何讲究“活法”的?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