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学设计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7 15:24:2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6420字。《项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广州增城中学 赵敏
[教学目标]:
1、熟悉小说的情节。
2、领会本文精妙的构思和布局。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含义,重点探讨本文结局的“空白艺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空白”,并在写作中尝试这种技法。
[教学模式]:
教读课六步法:“导入-→读书-→质疑-→讨论-→矫正-→小结”。
做法是:①教师引导,激发兴趣;②认真读书,做好准备;③定好方向,提出问题;④讨论交流,解决问题;⑤反馈矫正,适当点拨;⑥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介绍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俊友》、《一生》等。
他与契诃夫、欧•亨利合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项链》是他的代表作,是一篇构思精巧,题旨鲜明的精品。小说原题为《首饰》,译成中文时改为《项链》,你觉得这两个题目那一个好?为什么?
明确:《项链》好,因为它是整篇作品的线索。并且首饰的概念包括的范围太大,所指不明。
好,我们知道,不管小说有多长,短也好,长也好,都要有一定的线索做情节的连接,那么,本篇课文围绕项链都写了那些情节呢?
一、 整体感知,请大家复述故事。
这篇故事情节怎样?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明确:情节曲折——最擅长的就是把人物复杂的生活经历浓缩到短小的篇幅中,用巧妙的情节表现出来。莫泊桑的《项链》就具有着这样一种曲线美。
二、 情节
借助道具,巧设情节
情节的发展与项链分不开,也与玛蒂尔德的命运紧密相关。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提问:你最欣赏哪个情节?——引出重点情节讲解
丢项链——命运的最高点和转折点
识项链——再次收到命运的捉弄
1、丢失项链这件事是偶然的,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但有没有必然性?
提示:结合文中作者感叹(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也可以成全你!)
要点:孤立地看“失项链”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联系全文(尤其是前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会丢,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另一方面,在晚会上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及后来的“赶快逃走”,在这种慌乱陶醉中丢失东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2、其实,这篇小说中只有“失项链”这一个“偶然”吗?小说的结尾作者才说出这挂项链是假的,这个结尾“有些也出人意料”,它合理吗?前面作者有没有暗示?
要点:
序幕玛蒂尔徳的梦想——才有后闻为参加舞会赶制新衣和借项链
借项链时女友的慷慨,丢项链后珠宝店老板的回答,还项链时女友的随意等——使得“识项链”中得知项链是假的合情合理
好处:
这样描写更能增加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深思,从而使文章高潮迭起,动人心魄。
3、结局即是高潮,又是结局,.从文章的内容看,玛蒂尔德为之付出十年艰辛的项链竟然是假的,最后,上天似乎给玛蒂尔德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我们不难理解结局的“意料之外”,可我们还说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