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70字。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教学目标】
1. 把握全文,探讨文章主旨。
2. 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句来把握文意,领会文章主旨的能力。
4. 领悟文中阐述的美学观点,提高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关键语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2. 探讨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虚实相生”的审美理念,并且运用这一理念欣赏生活中的“残缺美”和“空白美”。
【教学设想】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开放而自由的时代,但是他们对许多美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因此,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去入手。教学时,让学生积极讨论,谈对作者观点的认识和评价,教师及时纠偏,引导话题的走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阅读课文时注意以下字词:
攫住(jué)丰腴(yú)矫揉造作(jiǎo)迥然不同(jiǒng)
回溯(sù)玉笏(hù)擎着(qíng)毋庸赘言(wú zhuì)
一.导入:
法国罗浮宫的世界“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它是1820年在爱琴海南部的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的,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论观者从何种角度看,都同样获得这种感受:庄重的妩媚。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女神的两臂虽已失去,却让人感到一种残缺的美。曾经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断了的两只手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拿着金苹果,是扶着战神的盾?还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来的考据则较肯定地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虽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测补塑了她的双臂,但总觉不协调,还不如就让她缺两只胳臂,因而以“断臂美神”而闻名世界。]
二.准备活动:
1.米洛斯的维纳斯断了的两只胳臂原来是什么姿势?学生根据断臂维纳斯的形体及其有关传说,展开想象。想象完毕,请学生谈谈心目中的“完整的维纳斯”。(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来看课文的第五段,其实还可以有更多更美好的想象,比如……学生齐读第五段开头三句)。
2.本文的作者根本思想是什么?(“她为了如此的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文章的这一中心句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维纳斯的双臂为什么必须失去?(3、4段)”二是“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6、7段)[学生快速浏览,划出语句。然后回答]
(板)文章分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
1. 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
2. 维纳斯不能复原双臂. “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3. 维纳斯只能失去双臂.
三、合作探究:为什么作者认为短臂维纳斯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