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90字。
《变形记》教学设计
陈钰蓉
一、教学目标
1、节选部分塑造描写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的性格
2、通过分析情节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3、从人物塑造和主题体现中感受小说写作手法特色
二、教学重点
1、节选部分塑造描写人物的手法,分析人物的性格
2、通过分析情节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三、教学难点
1、从人物塑造和主题体现中感受小说写作手法特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与风格
王小波说过,值得期待的文章,不是有趣,而是能让我们受到教育。而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变形记》就是这样的小说。很多人觉得卡夫卡的作品难懂,甚至有些晦涩,情节古怪荒诞,然而,正是这样的作品中,常常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卡夫卡对后来美国的黑色幽默,法国的新小说及荒诞派戏剧均有较大影响。
参考《成才之路》P90“走近作者”。
现代派文学的艺术特征:①象征性②荒诞性③意识流④意义不确定性
2、创作背景
参考《成才之路》P90“相关资料”。
3、作品
《变形记》主要讲述的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及最后的命运的故事。本次节选的是文章第一部分。(其他各部分内容可参考《成才之路》P91“解读”部分帮助了解)
二、基础字音
掌握:《成才之路》P89-90
巩固:《成才之路》P92“基础训练”第一题
三、小说三要素
1、人物:格里高尔•萨姆沙(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家人(主要出现于第7段)
2、事件:“变形”——谁变形,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形。(引发思考)
第一段明确: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
引导思考:发现自己变成甲虫后,一般人的反应会是?而格里高尔的反映呢?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反映?(答案见四)
3、环境:资本主义时代(社会环境)/家里格里高尔房间(自然环境)
引导思考:这个时候还呆在自己房间的床上,不能出去工作,格里高尔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答案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