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故事》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北京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6/20 18:33: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30字。
  《竹林的故事》教案
  付金艳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诗化小说的特征,把握作品的思想意蕴。
  二、讲授的内容提要
  1、三姑娘的形象分析
  2、诗化小说的特征
  三、重点、难点
  重点:诗化小说特点
  难点:作品的思想意蕴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手段(用小四号黑体)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竹林的故事是谁的故事?又是怎样的故事?
  三姑娘的故事。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八岁的三姑娘死了父亲,跟着母亲相依为命。乖巧的三姑娘勤快地做家事,上市场卖菜。朴实大方的三姑娘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大家对于三姑娘的美好祝愿就是“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然而成人后的三姑娘在清明节的匆匆而行也昭示了她并未入人所愿。
  三姑娘的形象特征:美丽、善良、勤劳、朴实、大方
  本文用散文的行文来结构全篇。在自然、人性、人情三美方面淡笔浓情,塑造了三姑娘这样一个清新纯朴的农村姑娘形象,然而其悲剧命运又隐隐地令人反思女性悲剧的根源。
  第二课时
  废名,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的风格,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1929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属乡土文学。废名的代表作有长篇《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后两部更在诗化的追求中透露出对现实荒诞的讽刺。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对其后的沈从文等京派作家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在40年代的汪曾祺身上,也可以找到他的影子。废名承认他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是“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
  废名作品的特别之处,是田园牧歌的情调加上古典式的意境的营造。不仅反映乡村风景、风俗、人情之美,尤其致力于乡间儿女情态的描写,透露出一种哲人式的人生态度和对普通生命方式的体悟。
  诗化小说的特征:小说叙述语言的平淡和缺少戏剧性,就是在还原生活本身的平淡,无奈。缺少强烈的理性批判色彩,更多呈现出一种淡泊的哀愁。强烈的抒情、意境、氛围、情调的诗意营造,语言和结构的诗味编织,均体现了诗化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诗性特质,而诗化小说的诗性主要来自小说家对于理想的人性和理想的生存境界的追求。
  《竹林的故事》充分展示了废名无烟火气的写作风格。小说中的诗情几乎都集中在主人公三姑娘身上,使得她那在文字中显现的身影云淡风清。缄默的三姑娘、寂静的竹林背景,以及“我”行云流水的叙述,把《二十四诗品》中关于“冲淡”的描述进一步具体化了。记得司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以违。”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几句脍炙人口的四言体诗正是解读《竹林的故事》的一组密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