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4张,另有教案。
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lqhyc
★教学目标
1.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象征手法的运用。
3背诵默写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
1. 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导入及文常、背景。
还记得安徽和县的陋室主人刘禹锡吗?
中唐诗人,洛阳人,哲学家、政治家,字梦得,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白居易称为“诗豪”。于诗与白居易合称为“刘白”,二人唱和诗结集为《刘白唱和集》。于文与柳宗元合称为“刘柳”。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回洛阳,途中在扬州遇见了从苏州刺史任上回洛阳的白居易。两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初次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赋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诗云:“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排行二十八,“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因此白居易称刘为“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也写下了一首诗作为酬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回赠之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课题、作者)
(二)释题。
酬:答谢,这里指以诗回赠。乐天:白居易的字。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如:见谅,见教。见赠:白居易赠送给刘禹锡的诗作。即:酬谢白居易在扬州初逢席上赠送给我的诗作。
(三)指导朗读诗歌。
1.学生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诵读节奏。
2.自由诵读诗歌,结合背景,根据你对诗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歌描述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诗人贬官离京,辗转于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凄凉寂寥。如今应召回京,许多旧友已然去世,只觉恍如隔世,人事全非,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今日听你赋诗相赠,就暂且借酒来重新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吧。
(四)指导理解赏析。
第一、二句:“巴山楚水”:泛指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诗人的贬居之地。永贞元年,王叔文革新失败被杀,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古代属楚国,多水)司马。宪宗元和十年曾被如回长安,因游玄都观看桃花作《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讥刺权贵,又被贬为连州(在今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后又转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古代属巴国,多山)、和州刺史。二十三年:作者从805年被朝廷贬职,到827年重新回京任职,其间共二十三年。回想二十多年来两度遭贬,一直在远离京城的荒僻之地为官,心中感慨万端。弃置身:弃置,抛弃,这里指被贬官离京。弃置身,被抛弃的人。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冷落的不满。诗一开头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第三、四句:怀旧:怀念老朋友。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诗人在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