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10字。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之得体题的解题思路与易错分析
江苏省泰兴市蒋华中学 唐 云
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因此,在语文高考试题中,语言表达方面的考查一直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并安排相当分值的题目,同时也是题型发展变化最为活跃的一项内容,向来被称为高考语文改革的试验田。但是,不管它如何发展变化,总离不开语言运用的最一般要求,而大多数语文考试说明中也对语言表达提出了考查的重点与范围,得体就是其中之一。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下面结合已出现的高考题,谈谈语言表达得体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易错分析。
语言得体,也就是语言的使用要适应语言环境。语境有“内部语境”(即上下文)和“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境和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情境等)之别,用语得体是就其外部语境而言的,也就是强调在特定交际场合时语言的实际运用。一般来说,语言得体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用语要看对象
说话写文章,首要先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读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爱好甚至禁忌等。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重点就不一,取舍就有别。在高考中,对用语对象的考查,主要有三种方式:拟写宣传提示语、语言转述、谦敬词的使用,请看示例。
例1、依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03全国卷)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解题思路:同样是提示公园的游人不要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示例提示语暗含了交际双方不平等的话语角色关系。修改后的提示语是文明的劝导,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关系中。游客既可以领悟到管理者的劝告、要求,又能体会到管理者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切合了游人的心理需要,效果好于原来的提示语。后面两个改写中,应重点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知识、语言习惯、心理特点措词用语,使管理者和受众彼此符合特定的角色关系,做到因人而宜,言为心声。
修改示例一:(1)只希望听到你轻轻的脚步声,只希望看到你优雅的姿态。(2)除了知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身影,什么也别留下。
修改示例二:(1)小声说话,静静行走——做现代文明人。(2)把自己的钱带走,读过的报刊还是留在这里吧。
易错警示:做题前要认真思考,首先心中有数:“谁说”“说给谁”“在哪里说”“说什么”“怎样说”。其中“在哪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