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00字。后附专家点评。
《声声慢》课堂实录
执教 赵海亮(衢州一中) 上课时间 2007.11.1
(课前播放歌曲《一剪梅》)
(投影)百度帖吧“心情宁静时写出的诗……激动时……悲痛时……”
师:今天李清照带来一杯酒,让我们来品品它的味道。
(生自由朗读)
师:这是怎样的酒?
生:苦酒
师:为什么?
生:心情悲痛
师:怎样才能表达?
生:声音
(投影)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
师:诗歌要品读。
(请一女生读)
师:她能读得更好。怎么样才能读得更好
生:了解背景
(师读专题前言中几句话)
师:“一首诗蕴含着诗人的生命”,要了解诗人生命
(投影)李清照简介(师解说时补充部分内容、介绍本诗写作背景)
(师范读,请生努力重现画面)
师: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情景?
生1:一个失去丈夫的孤寂女子,独自一个人在房子里,坐在窗边,外面下着雨……
师:画面是怎样的?
生1:冷清
师:词人这样描绘,向传达怎样感情?
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这就是本词中心句。
(投影)唐圭章《唐宋词简释》)
师:“词中句句皆现愁”,能体味得到吗?
(生自由朗读)
师:前后桌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词人的愁?(生交流)
生2:第一句,“寻寻觅觅”为什么寻?寻什么?从整诗看内心空虚,再结合背景,“冷冷清清”环境,内心冷清,“凄凄惨惨戚戚”中“戚戚”通常与悲凉的词结合在一起。叠词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
师:分析非常到位
(投影)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此十四字之妙……”
生3:“梧桐更兼细雨……滴滴”。细雨是极寂寞环境中听到,它既滴在地上,又滴在心里,可表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
师:你有接触过梧柚树这一意象吗?
(投影)李煜“无言……”、温庭筠“梧桐树……”
生4:第一句写得好,不是忧愁、悔恨,是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生5:“满地黄花堆积……”黄花成为李清照的代名词,很多用到,反问句也可看出,黄花必有辉煌之时,可与李清照年轻时对应,又与现在对比。我认为第一句写得太虚,“黄花”一句更现实。
师:黄花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