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80字。
2007年河南省高中语文教学报告会
一要读懂 二要答对
——高考现代文的解读思路和答题规范
王俊鸣
(济源市高中教研员 刘丽霞 平顶山市高中教研员 马洁玉 整理)
3月1—2日,河南省高中语文教学报告会隆重召开。会上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高考研究专家王俊鸣就现代文阅读教学及其备考策略作了高屋建瓴、详尽实用的指导。
他首先对此次会议作了高度评价,称此次语文报告会研究读书是德政之一,而后结合近年高考题阐述了现代文的解读思路和答题规范。
一要读懂
一、掌握两个规律:文本规律和阅读认知规律
文章解读示意图
脉络
以文解文
以事解文
以理解文
以情解文
基调
知人论世
体式
指示 概括 情调 过渡
主旨
关键语句
文本
A、 整体把握文章
文章体式
科学类文章
概念:定义——偷换、歪曲概念
判断:量——质——模态(因果关系)
推理:直言——假言——选言(推断)
例:04年高考题《人体干细胞》
文学类文章:考技巧、含蓄委婉
话题范围
04年全国卷《大地山河》(被误解了的)
原文:(画横线处为重点词)
大 地 山 河 茅 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像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
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汉”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
……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像的。
文意:祖国南北山河皆壮丽
而高考题:21、B项作者对江南水乡风貌和西北地区河流在浅水季节的形态的渲染铺陈,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涨水时的气势,以秀美涓细来反衬壮阔雄浑。
真意:并非铺垫,乃写祖国大地山河之多姿多彩,标题已明确了话题范围。
思路脉络
06年北京卷《给“书虫”当夫人》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
主题宗旨
06年全国卷《阳光的香味》
1、直接考主旨
原题: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答案: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②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