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80字。
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理解能力专项集训
1.考纲细读
新考纲对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的理解能力提出的要求很清楚:一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的含义”,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社会科学类文本中的“重要概念”,不是一般的重要概念,而是重要的科学概念,在文章中含有特定的属性。阅读时,如果这些概念理解不清,就很难读懂文章。社科类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大多是关涉文章主旨和重点内容的句子。考查的重点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一种是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
2.考情攻略
(1)命题规律。
高考中该考查点的命题题型基本是单项选择,分“选正”与“选误”两种。前者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如2006年高考安徽卷第 5题: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2007年高考四川卷第5题: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后者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择错误的一项。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2007年高考湖北卷:下列对“彩陶是一本浓缩的、独特的‘史书’”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无论是“选正确”,还是“选错误”,不外乎对“重要概念”与“重要句子”的理解这两类。前者如2006年高考安徽卷第 5题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与 2007年高考重庆卷第 5题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后者如 2007年高考四川卷第5题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 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7题对“彩陶是一本浓缩的、独特的‘史书’”这句话的理解。
(2)权威预测。
1、考题形式:依然以客观题为主,考查“B”层级。命题者依然会沿袭常用的设误点进行考查。如“曲解原意”、“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强加因果”、“以偏概全”、“说法绝对”、“答非所问”、“夸大失真”等,备考时应熟记这些类型,以便解题时能“对号入座”。
2、选材方向:主要选择人文色彩、文化色彩、思辨色彩极强,能真实具体地引导学生关注宇宙、世界、人类、社会、民族、生命,有利于考查学生高效捕捉、吸收信息的思维品质的相关文章。
3、对学生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将会进一步提高要求。信息社会需要阅读的文本量太大,学生如果缺乏快速阅读能力,很难成为可塑之材。新课程改革也强调要有一定阅读量。
3.解答方略
(1)“重磅题型”的具体要求:
“重磅题型”是相对于短小易懂的一般题型而言的,它文本量大,语言内涵更丰富,阅读难度更大,正确率不高。那么,完成难度大的“重磅题型”有什么具体要求呢?应该注意先后三点:一是通读全文。要边读边理解,每读完一个长句或段落之后,可以在头脑中“复述”一遍,以加深认识。读时既要留意重点词语,又要留意重点句子。二是筛选信息。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和语句,以备解题之需。三是比较原文。注意选项所涉及的信息与原文信息的比较。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增减,那么就要留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弱、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可能性变为了必然性,将预见性变为了现实性,把将来时变为了完成时。另外,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异同,找出准确对应题干的选项。
下面列举三道不同类型理解性考题,予以分析。
2006年高考安徽卷第5题: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