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00字。《不自由,毋宁死》教学实录
□魏 梅 徐忠宪
执教: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魏梅
点评: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徐忠宪
上课班级:高一(12)班
开课时间:2006年6月22日
【教学目标】
1. 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情境。
2. 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体验情境中的演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演讲辞,帕特里克· 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课前就有人提出来“毋宁”怎么理解,题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毋宁”就是“不如”,题目是“不自由,不如死”的意思,强调了“自由”比生命更可贵。
在西方,议会演讲是很普遍的。国家元首在议会上要发表演讲或演说,阐明自己的观点,以征得大部分议员的同意,他的国家政策才能得到实施。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西方18世纪的一篇议会演讲。为了使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议会演讲的气氛,我准备了一段视频资料。大家都知道西方议会的前身就是古罗马时期的“元老院”,(板书:元老院)我们这段视频资料,表现的是古罗马时期首席执政官屋大维在“元老院”发表演讲号召攻打埃及的情景,我们先来感受一下。
(播放视频资料画面:古罗马元老院,数十名元老坐在座位上倾听。屋大维演讲:当马克安东尼死时,他希望被葬在他挚爱的亚力山大!在埃及,与埃及人一起,紧靠他的埃及娼妇!我说的是不是事实?我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吗?
众元老群情激愤:宣战!宣战!宣战!)
(二) 背景介绍
师:好,我们已经欣赏完了,这次议会演讲是不是充满了火药味?因为它是一个战前演讲,号召大家参加战争,所以火药味比较浓,言辞也比较激烈。好了,我们已经先从感性上了解到议会演讲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再来看下面几幅图(幻灯片:三面国旗)。大家能说说它们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吗?
(学生思考)
师:丁亮,你来说。
丁:它们左下方都一样。
师:对,但是这是相同点。请先告诉我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丁:是美国的国旗。
师:是同一时期的国旗吗?
丁:不是。
师:很好,请坐。他说得很对,是美国的国旗,但是是美国不同时期的国旗。在第一面国旗的左上角是一面英国国旗;第二面呢,是一块有着13颗星星的图案;第三面,大家一起说——(学生齐说:是50颗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