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00字。
高考语文“修辞”类试题解析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考点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归入表达运用这一考试内容中,能力层级为D级。2007年《考试大纲》对于常见的修辞方法规定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
考查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实践,而不是单纯考查概念。考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语句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对于修辞考点的考查,较少单独设题,而是将本考点融入到其它考点,综合考查考生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能力。下面我们结合近两年高考对于本考点在不同设题类型上来作一番解析,以期对本考点在高考试题中的具体体现有明确的了解。
1.辨析辞格,分析其表达作用。
【例1】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5年辽宁卷第6题)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解析】采用选择题的题型直接考查修辞方法,从近几年来看,较少出现,但并不就意味着对本考点不作这样的直接考查。2005年辽宁卷这道直接考查修辞方法的题目提醒我们,高考复习对于《考试大纲》中所出现的考点都应有足够的重视。本题对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当的一项为B,B项中关于辞格的判别说是“比拟”,这样的表述不够清楚,“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