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50字。
文 言 文 复 习
桂阳一中欧阳光生
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落实,文从句顺,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具体方法:留、删、对、换、补、调。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对”,就是对应直译,逐字逐句落实,多是文言文单词对译为白话双音词。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补”,就是增补。(1)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2)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四、翻译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释词,重点突破。
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考生在翻译古文语句时,要善于结合具体的语境,对词语做出恰当的灵活的处理,以求整个句子的翻译能够比较通顺。
2、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随文释义,敏化语感
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3、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注意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语法功能,并且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被称为词类活用。常见活用方式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4、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转换古今句式
文言文中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要调整好语序。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处理好古今句式之间的转换,使译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5、明修辞——从修辞手法方法把握,注意恰当翻译
文言文中也使用比喻、比拟、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要根据特点恰当地翻译。
五、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1、强行对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