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
谏吴王书
福鼎二中 董文雄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在反复诵读中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培养文言文语感。
二、鉴赏本文反复设喻的表述手法,领会其言辞恳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劝谏风格,学习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
三、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把握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如:度、绝、恶等。
[教学设想]
一、由于本文骈句较多,句法灵动,有明显的辞赋特点,会给学生理解文意带来困难,所以一方面要利用课前预习,让学生参考书下注释,初步把握文意,另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教给学生直译与意译的翻译方法后,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大量设喻是本文一大特点,要鉴赏其妙处,先要弄懂这些比喻各自说明什么道理,这又成为本课的难点。教师宜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在研讨中解决难点。
三、本文为略读课文,按进度安排应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但由于本文的辞赋特点带来的理解困难,若想在一课时内面面俱到是免不了吃夹生饭的,所以,此课不必在逐词逐句翻译课文上作过多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把握重点词句,能理解文意,初步鉴赏反复设喻的妙处即可。宜带领学生多读课文,在阅读中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交际生活中免不了要劝说别人改变看法或主张,你也许有过劝说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今天我们要学的汉代著名文学家枚乘的《上谏吴王书》就是一封劝谏的书信,虽然由于吴王的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这次劝谏并没成功,但事后枚乘却因此信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高超的劝谏技巧而名声大振。下面我们就在了解枚乘其人和他写这封劝谏信的由来之后,看看本文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劝谏的。
二、介绍作者和此文背景(可借助多媒体展示要点),引导学生看“相关链接一”,教师补充。
三、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后能大致复述,同时在书上勾画出生字等。
订正字音(可利用多媒体):
以王诸侯(wàng)恻怛(dá)系(xì)间不容发(jiān)(fà)累卵(lěi)敝(bì)万乘(shèng)乘累卵之危(chéng)上县无极之高(xuán)景灭迹绝(yǐng)(cāng)霤(liù)单极之断幹(gěng)(hán)铢(zhū)至石必差(shí)寸寸而度之(duó)搔(sāo)擢(zhuó)砻(lóng)
四、自学自读课文第1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1段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是如何加以论证的?
2重点理解以下词语和句子:
王诸侯不过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惟大王少加意念
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