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00字。本文从三方面赏析2006古诗鉴赏题,实用效果不错2006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例析
本文从三方面赏析2006古诗鉴赏题,实用效果不错2006年高考各地所出的诗歌鉴赏题题型比较多样,显示了自主命题的特色,但这些多样的题型涉及范畴不外乎表现内容、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三个方面。下面拟从这三方面对今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作个具体分析。
一、表达内容
1.识记常识
文学常识是文学鉴赏的基础,但作为考点,在各地考卷中出现的不是太多。其实,中学生了解点相关文学常识是完全必要的,关键是不要太把它当一回事。上海卷将诗歌鉴赏与文学常识结合起来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题目。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1分)
这道题考查元曲中最简单的知识,答案是“曲牌”,没有为难考生。这就善意地提醒考生在学习时要注意这方面的知识积累,避免不考就不学的急功近利的语文学习所带来的语文素养的降低。
2.划分层次
诗歌非常讲究层次,鉴赏一首诗歌,首先要弄懂它写了什么,这就要懂得层次的划分。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一)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吖首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