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字。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
河北魏县第一中学 张晓耕 邮编:056800 电话:13082110435
“名句名篇”是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华。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语文教学大纲》所说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涵养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提升其审美情趣的必由之路。在高考试题中,从1993年开始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其形式通常是给出一个名句,要求写出其上句或下句,这种考查形式一直延续到1998年,共六年。1999—2001年作为轮空内容停考三年,2002年恢复后一直延续至今。
一、考查内容
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纵观2005—2006两年的高考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诗文中的中心句以及较有文采的句子。考查途径基本上是默写。
二、命题特点
根据近两年高考试卷关于“名句名篇”考查,其命题大致有如下特点:
1、试题的数量增多,分值增大。大多试卷该题的分值都增加到了6分,2006年福建卷已将分值增加到了8分。
2、“名句名篇”和作者结合考查。如2005年湖北卷将作者李清照与其名句结合起来考查。
3、“名句名篇”考查与课文理解相结合。如2006年北京卷就是要求根据给出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能否得分完全依赖于考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4、课内考查和课外考查相结合,但主要还是以课内名篇为主。
三、命题形式
“名句名篇”的考查全以主观默写题形式出现,大多采用“三选二”或“二选一”的形式,难度不是太大,不过这类题评卷要求高,错写、多写、漏写一字均不得分。
1、填充补足型
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让考生写出全段(或全篇),或给出文中的首句、尾句、过渡句,要求考生据此把原段(或原文)补充完整。如2006年(广东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并写出相关的作家的诗文篇名。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理解默写型
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句名篇”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句名篇”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的具体情况来填写句子。如2006年(北京卷)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