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900字。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对策
一、 16套高考题情况
唐诗宋诗并驾齐驱,宋词曲词出乎意料,分数权重明显增加,
名人名篇只占一半,对比赏析凸现鼎势,内容丰富色彩斑斓。
唐诗宋诗并驾齐驱:
十六套试题涉及的20首诗歌中,唐诗10首,宋诗8首。作为诗歌的巅峰,唐诗权重之大在情理之中.。宋诗出现的大比重出人意料。
宋词曲词出乎意外:
作为古代诗歌另一巅峰之作,宋词仅在北京试卷中出现一词: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数量之少,出乎意料。陆游的作品选词而不选诗更出乎意外。湖北卷选了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的曲词,也出乎意外。这个现象应该是出题人为避免压题而采取的措施,应引起注意。
分数权重明显加大:
由于诗歌鉴赏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命题人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分数权重。16套题有8套题增加了2分。大多数省市由6分增加到8分,我省已经确定为8分。
名人名篇只占一半:
名人名篇有:王昌龄、白居易、李白、杜牧、杨万里、柳宗元、王安石。
学生不熟悉的有:李华、李益、刘攽、徐凝、汪元量、方惟深、戴复古、吴涛。
学生对马致远及《汉宫秋》熟悉,但没读过其第三折【梅花酒】。
提示:复习训练不能仅限于名家名篇!
对比赏析凸现鼎势
对比鉴赏,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呈增长趋势。05年主要出现以下对比特点:
1、同题材赏析
上海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徐凝的《庐山瀑布》,同为描写瀑布题材。
2、氛围比较
辽宁卷王安石的《江宁夹口三首》与方惟深的《舟下建溪》两诗借此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江苏卷李 益 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3、景象、意象、意境、情感比较
浙江卷杜牧的《奇安郡中偶题》与杨万里的《暮热游荷池上》这两首诗描写的
是什么时刻的景象?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4、艺术手法比较
上海卷 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5、关键词句比较
⑴、表达意境情境:辽宁卷王安石的《江宁夹口三首》与方惟深的《舟下建溪》两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⑵、结构作用:湖南卷的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比较两个作者所用“望”的不同。
⑶、艺术手法:重庆卷“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6、知识迁移对比
天津卷的汪元量《潮州歌》: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内容丰富色彩斑斓: